15《古代诗歌四首》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1、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诗),本诗即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定的《乐府诗集》。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诗歌代表作除《观沧海》之外还有《蒿里行》《龟虽寿》。2、王湾(公元693年~公元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3、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一)《观沧海》1、解题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3、整体感知(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二)《次北固山下》1、解题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整体感知(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三)《天净沙秋思》1、整体感知(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断肠人在天涯。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四)《钱塘湖春行》1、解题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体裁: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