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动物的运动及行为问题导读—评价单姓名:班级:设计者:学海导航:1、列举动物的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概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4、初步形成确立生态学观点,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5、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导学过程:一、自读文本,梳理本节的重要知识点。自渎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提出疑问运用结构阅读方法“读、思、划、写、记、练”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重要知识点摘录:二、研读文本,完成阅读发现并与同伴交流。1、查阅《生物学学习与检测》中的导学提纲,完成本节重要知识点梳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2、小实验:研究家鸡的取食行为。实验用具:小米、木棍、绳、家鸡。实验场所:户外探究方法:(1)将木棍固定在地面上,用绳的一端绑住家鸡的一条腿。(2)把绳绕木棍若干周并将另一端固定在地上。(3)把小米洒在家鸡能看见却无法原地啄食的地方。(4)放开家鸡,观察。现象:家鸡尝试多次无法原地啄食后,绕木棍多次吃到小米。结论:3、蚯蚓的T型迷宫实验实验准备:制作“T”字形迷宫。用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7厘米的纸箱或木箱作为材料。然后再用纸板或木板固定在木箱中的适当位置上构成“T”字形迷宫。其中“T”字形路径的宽度,要根据实验用蚯蚓的大小而定,一般比蚯蚓的身体略宽即可。迷宫做好以后,在迷宫的一臂放潮湿的砂土并遮盖使其黑暗。另一臂则装上电极,使电极与1~2节干最池相通。实验步骤:实验时将电极与电源接通。然后将蚯蚓放入迷宫中远离双臂的一端,使其爬向双臂。观察它对两臂中不同条件的选择。实验要重复多次,并做记录。观察、分析蚯蚓要经多少次学习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暗室的一臂。你的结论:4、偷喝牛奶的山雀20世纪初,英国的乡村有一套牛奶配送系统,将牛奶送到顾客门口。由于牛奶瓶没有盖子,山雀常常毫不费力,便在顾客开门收取牛奶前,先一步享用。后来,随着厂商加装了铝制的瓶盖,山雀便不再拥有这“免费早餐”。但到了50年代初期,当地的所有山雀(约100万只)居然都学会了刺穿铝制瓶盖,重开“免费早餐”的大门。原来,山雀经历了组织学习的过程,借助个体的创新技能,传送给群体成员,成功增加了族群对环境的适应力上述现象说明了山雀具有什么行为?5、蚂蚁的社群行为蚂蚁的社群行为十分复杂。比如,我们经常见到一群兵蚁守卫着筑在枯树上的蚁穴的洞口,随时准备击退入侵者。蚂蚁的社群行为有利于蚂蚁的生存和繁衍。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又称职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兵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1)蚂蚁的社群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有什么意义?(2)你能说出这一蚂蚁“王国”内的社群组成以及成员的职能吗?5、本课小结。(我的收获、阅读感受)三、拓展延伸:1、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1)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老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2)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3)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