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俄国和日本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废除农奴制法令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学会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俄国、日本改革的学习,确立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的基本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及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难点:俄国、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日本两国通过改革也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一、俄国1861年改革指导学生阅读“莫斯科公国的扩张”及“沙俄的领土扩张”图,了解俄国的发展历史。近代的沙皇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基础上,通过不断扩张建立起来的。12世纪莫斯科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城市。13世纪成为莫斯科公国。1642年,伊凡三世即位,成为新一代莫斯科大公。1480年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人的统治。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称沙皇,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16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俄国在北欧与南欧的扩张过程中,先后打败瑞典、土耳其夺得波罗的海、黑海沿岸大片领土,并最终瓜分了波兰、占据了芬兰。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沙皇俄国就不断向东扩张,到17世纪30-40年代,沙俄的侵略势力已经跨越了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楚科奇半岛和鄂霍次克海。从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70-80年代,经过150多年间的不断蚕食、鲸吞和杀戮,沙俄以武力征服了中亚地区。再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到19世纪末,俄国的国家版图最终确立,经过350年的血腥兼并和殖民扩张,其领土面积剧增至2280万平方千米,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通过几个世纪扩张,到20世纪初出,俄国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疆域最广的第一大国。为什么俄国人这样热衷于领土扩张呢?这与俄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俄国的发祥地莫斯科地处东欧大平原,无险可守,因此俄罗斯民族天生有一种不安全感。为了增加安全,他们采取了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做法。久而久之,扩张性与进攻性便成为俄罗斯民族的特性,倚重军队,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也成为俄国的传统。纵观俄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就是俄国的社会变革往往与战争紧密相连。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就与克里米亚战争紧密相关。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这就与在近东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发生冲突。1853年俄国借口宗教问题,占领土耳其的两个附庸国。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随后英法等国也卷入战争。引导学生阅读克里米亚战争双方实力对比表与文字资料,预测战争结局。1856年俄国战败。在此次战争中俄国损失军队50多万,耗费军费8亿卢布,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想一想,俄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8页马克思对此次战争的评价,思考俄国失败的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当时的整个欧洲似乎都在进行一场追赶英国的赛跑,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几乎成为富国强兵的唯一秘诀。而此时的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的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又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由于人口的大量逃亡,莫斯科在历史上曾两度变为空城。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引导学生观察农奴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