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难点)。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重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关于孙犁:孙犁(1913-2002),现代作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提防(dī)(fɑnɡ)竹篙(ɡāo)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he)一梭机枪(suō)蹿(cuān)仄歪(zè)飒(sà)转弯抹角(mò)(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①因寒冷而哆嗦。(寒噤)②倾斜、歪斜。(仄歪)③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张皇失措)④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转弯抹角)⑤富有诗和画的意境。(诗情画意)3.整体感知:请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来展填写“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因为”【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小说情节的四部分以及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2.小组合作探究: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人物描写的方法,写出老头子的性格。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外貌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性格: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3.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画出并齐读,展开想象,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按照示例,任选一句,进行分析示例: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分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狠狠”写出了苇子往上钻的力度大,用力猛,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补充:“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分析: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