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材分析】本课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现代史时期,也就是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学好本课是学习以后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本课有三个子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国大典;西藏的和平解放。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筹备工作,新中国建立后继续追缴国民党残余势力,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除港澳地区的中国大陆的全部解放。【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对历史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能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但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由于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初二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有所了解,有利于本课教学,可鼓励他们多多参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事,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基础知识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教师指出: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开国大典1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2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