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亚洲国家的民族振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简述印度、韩国、新加坡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比较三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求韩国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增强历史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韩国、新加坡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认识到从本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追赶世界潮流是落后国家崛起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韩国、新加坡振兴的原因及特点。难点:如何搭建本课知识内容的时空方位,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二战前后亚洲形势图,了解亚洲民族独立概况。二战后,亚洲国家不但实现了国家独立,而且经济也出现较快增长。目前亚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亚洲开发银行在其《2007年展望报告》中预测,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国家或地区2007年经济增长率将为7.6%。下面我们就以印度、韩国、新加坡为例,一起来探究一下亚洲国家是如何实现民族振兴的。一、印度的发展1.印度的独立引导学生观察印、巴分治动画地图,了解印度的独立过程。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7世纪起,英国开始入侵印度,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印度人民多次掀起大规模的反英斗争。二战后,印度的民族独立斗争再次高涨。印度总督助手伊斯梅这样形容二战后的印度:“1947年3月的印度,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面对印度的民族独立斗争,英国殖民当局,认识到印度的独立是大势所趋。为了继续保持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英国于1947年6月抛出了《印度独立法案》,将印度按照居民宗教信仰分为印度教徒聚集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聚集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同年8月,巴基斯坦、印度在分治后相继实现独立。独立后的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归属权,爆发了战争,最终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3/5的地区,巴基斯坦占据了克什米尔2/5的领土。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独立,成为了今天的孟加拉国。引导学生观察真纳、尼赫鲁及印度人民欢庆独立的图片,阅读尼赫鲁的讲话,理解印度独立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意义。2.印度的发展(1)“绿色革命”:在印度,人们把以高产品种为主,配合灌溉、化肥、农药、农机等一揽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统称为“绿色革命”。“绿色革命”不仅仅使印度甩掉了“要饭”的日子,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生态。有人估计,如果没有以小麦水稻为主的“绿色革命”,需要增加800万公顷的土地才能达到现在的粮食产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绿色革命、62页的颜色“革命”,认识高科技的投入是印度农业发展的动力。(2)电子革命: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印度电子软件业突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印度“电子革命”的材料、图片,感受印度电子软件业的迅猛发展。除电子技术外,印度在天体物理研究、空间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子能研究和开发等方面也有较高的水平。印度崛起的模式主要是以知识密集型,或者叫技术密集型,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增长。这和中国的崛起模式比是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崛起模式主要以制造业为龙头,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出口导向为主,或者以吸引外来资本为主。印度的这种崛起方式,在很多专家,尤其是我们也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不是一种粗放式的,以资源耗竭粗放的发展模式,因此它的发展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强大的。它的崛起方式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创造的就业率不是非常高,因为整个强调知识密集,强调资本密集型,因此,它创造的就业非常有限。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总人口已达10亿,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如果印度只注重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否完全跨越工业化时代,进入以信息产业、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后工业化时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二、韩国的工业化1.韩国的成立引导学生观察“朝鲜半岛分裂对峙”动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