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学案VIP免费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学案_第1页
1/3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学案_第2页
2/3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学案_第3页
3/3
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1)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重、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75-76页“探究、思考与例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完成下列填空.(7分钟)1.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剪下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ABC,则AB=AC.点拨精讲: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以上结论.总结归纳:(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1.课本P77练习题1,2,3.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1)∵AD⊥BC,∴∠1=∠2,BD=CD.(2)∵AD是中线,∴AD⊥BC,∠BAD=∠CAD;(3)∵AD是角平分线,∴AD⊥BD,BD=CD.3.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22cm.点拨精讲:此题要用到分类思想,但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排除一种情况.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40°.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为60°或120°.点拨精讲:此题分为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130°,求∠A的度数.解:①当∠A为顶角时,∵∠A+∠B+∠C=180°,∠A+∠B=130°,∴∠C=50°,∴∠A=80°;②当∠C为顶角时,则∠A=∠B,∵∠A+∠B=130°∴∠A=65°.点拨精讲:解题时应认真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分清是顶角还是底角.探究2如图,AB=AC,BD⊥AC于点D.求证:∠BAD=2∠DBC.证明:过点A作AE⊥BC于点E,∵AB=AC,∴∠BAD=2∠2,∵BD⊥AC于点D,∴∠BDC=90°,∴∠2+∠C=∠C+∠DBC=90°,∴∠DBC=∠2,∴∠BAD=2∠DBC.点拨精讲: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证.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cm,则它的底边长为4_cm.2.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AB=AC,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DE=DF.证明:∵AB=AC,D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DE⊥AB,DF⊥AC,∴DE=DF.(3分钟)在等腰三角形中,常常需要作底边上的高,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对于解决所有的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