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女娲造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2.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过程与方法: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展示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读音: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2)解词:澄澈灵敏绵延莽莽榛榛神通2.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二、合作学习1、整体感知课文,朗读全文,梳理课文情节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等。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三、质疑导学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明确: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四、学习检测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板书设计抟黄泥男女娲造人人人类绵延挥洒泥浆女五、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