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现代电子课件教学手段,大量运用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一道设计出新中国外交的知识树,理清基本历史线索。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整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3.通过开展讨论、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深刻挖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史论结合‛的综合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睿智、开拓创新的。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中美关系缓和原因。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并请学生阅读下列两段材料: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并说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是怎样办外交的?请举例。生:这是清政府与俄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清朝末年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政府为了求得美国的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师:引用周恩来的一段话来概括旧中国的外交本质: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上卷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清政府对外政策是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即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课程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毛泽东一贯认为,国家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应该一律平等。在对外交往中,他既反对傲慢自大,又反对妄自菲薄,要求不骄不躁,不亢不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根本出发点是,每个国家都是独立自主的,应当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和睦相处,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内部事务,都由各国自己作主,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强调各国独立自主,并不排斥各国之间相互学习。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