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活动课故事会中国近代爱国科技、文艺工作者故事会。活动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写与说的能力。活动过程1.根据阅读资料或课外读物,搜集有关近代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故事资料。2.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写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或文艺工作者的小故事,字数在600~800字之间。故事中要写出自己的感想。3.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次小型故事会,由作者给大家讲述,由班长、科代表、组长等评出等级(1~3等),利用历史课作简短讲评。参考材料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音乐学院。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考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毕业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38年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他曾创作《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太行山上》《九一八大合唱》《生产大合唱》,1940年冼星海去苏联考察,又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抗战交响乐》《中国狂想曲》等。《黄河大合唱》是其代表作,冼星海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呼唤中华儿女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黄河大合唱》成为民族团结抗战的不朽之作,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冯如冯如:号鼎三,广东恩平人,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杰出的飞行家。他十二岁离祖国到美国旧金山当勤杂工,“日作营生,夜习西文”,立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振兴中华的宏愿。1901年他转往纽约做工,边作工边刻苦学习,几年后,他掌握了机械学、电学等基础理论和机械制造技术。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久。冯如认为航空事业对祖国富强意义重大,于是决心研制飞机,使之“成一绝技,以归飨祖国”并立誓“苟无成,毋宁死”。1906年,他从纽约到旧金山,倡议华侨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筹得一笔资金。1907年,他同助手开始试制,两次飞行均遭失败,厂房因失火焚毁,但仍百折不挠,终于在1909年获得成功,1910年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在当年国际飞行比赛中获第一名。欧美报刊交口称赞,美国人用重金招聘冯如,但他却拒绝聘请,偕同三名助手,携带两架自制飞机返回祖国,并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1912年8月,他亲自驾驶飞机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作飞行表演,因用力过猛,飞机坠落,身受重伤,壮烈殉职。按冯如的遗志,广东革命政府把他安葬在广东东郊白云山下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左侧。齐白石三换告示齐白石(1864~1957),中国书画家、篆刻家。曾任中国美协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占领了北平城。某日,两个日本人和一个翻译来到齐白石家,以买画为借口,诱劝齐白石加入日本籍,然后去日本定居。齐白石一听就火了,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即白石)可把齐璜的脑袋拿去!”日本人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为了避免日本人再来找麻烦,当天下午,齐白石写了一个告示贴在大门上:中外官长要买齐璜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到,谨此告知,恕不接见。告示贴出以后,还有汉奸、特务以买画为名前来纠缠。齐白石感到告示写的不够分量,就换上一个新告示:停止见客过了几天,齐白石觉得这个告示还不太妥当,干脆写了四个字贴在大门上:“白石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