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第二课时)“酸、碱、盐”知识考查的新视角一、评价实验方案型此类题目包括评价方案的优劣和可行性两方面。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能否达到实验目的;(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5)有无对环境污染;(6)实验的误差大小及有无创意等等。解题时,同学们要逐一思考评价总结。例1.某中学环保小组同学在做确证湟水河中存在的实验时,提出了下述两个方案:甲方案:溶液(澄清水样)沉淀不溶解乙方案:溶液(澄清水样)白色沉淀(1)试评价上述两个方案哪个严密_______________;(2)阐述方案不严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的检验。甲方案没有考虑到溶液中的反应也会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因此甲方案不严密。乙方案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无,同时也防止了对后续检验的干扰,再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可确定溶液中一定有,故乙方案严密。例2.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时,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有错误或操作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的是()A.B.C.D.解析:此题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立意命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设计新颖巧妙。选项(A)中Fe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而不是,因此(A)在理论上有错误。选项(B)中利用C在空气中点燃的方法制取CO,不易控制,操作不可行。选项(C)的原理为.选项(D)的原理为。两者均理论正确,操作简便可行。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顺序的多种方案,每种方案所需的试剂如下:(1)(2)(3)溶液(4)、稀盐酸、溶液(5)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据此可知只有方案(5)不合理,其只能确定比和活泼,却不能确定的活动性顺序。可行的方案是(1)(2)(3)(4)。二、设计实验方案型此类试题要求学生从问题出发,设计一个原理正确、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严密无误的实验过程,着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4.实验室有失落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现实验桌上只有一瓶酚酞试液。请设计只用酚酞试液鉴别上述溶液的实验方案。解析:方案一:方案二:例5.某无色溶液含有,可能含有等三种阴离子。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三种阴离子的存在,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验证三种阴离子的存在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报告解析:此题巧妙地将初中阶段三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综合在一起,设计新颖,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答案为: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滴管、漏斗、铁架台(附铁圈)、滤纸、玻璃棒、烧杯。稀HNO3、溶液、溶液(1)取样,滴加足量的稀产生气泡含(2)在上述液体中滴加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3)过滤,取滤液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