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教学要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准备】课本练习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新课探究】一、西欧的封建等级制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西欧社会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国王是最高的封建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异同?讨论明确: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不同点: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二、罗马天主教廷1、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说明:教会凭借罗马国教的余威影响西欧,并且趁机扩张。“丕平献土”实际上就是世俗君主与教会势力的互相结合利用,此后,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一定的世俗权力。2、基督教分裂(1054年)东方:东正教西方:天主教3、天主教会影响:控制西欧经济: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财政治:教皇是至高无上仲裁者——权思想:控制西欧思想和文化——势4、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西方文明主流天主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西欧思想和文化,拥有大量土地,从事土地剥削,教民还得交纳“什一税”作为向上帝的奉献,实际都落入教会腰包。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两大权力体系——世俗政权势力与教会神权势力。西欧封建制初期,罗马教廷势力超过世俗君主势力,干涉各国内政,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世俗君主屈从于罗马罗马教皇。但是他们双方既互有矛盾,又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西欧中古初期文化落后,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会推行“愚民政策”,教皇曾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神学,扼杀、迫害反对的思想和人士。教会的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造成西欧中古时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当然它也渗透到西欧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很多遗迹和踪影,举例:圣诞节、教堂拉斐尔圣母像、米开朗琪罗雕塑、十字架国旗(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西欧地区归入基督教文化圈)。三、西欧城市的复兴1、背景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