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内战烽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文字和图片),提高解读的基本技能,掌握从材料中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感知和平来之不易,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难点:挺进大别山。【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945年8月,中国人民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人民并没有得到和平与民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把人民推向了内战的苦难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内战烽火》。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重庆谈判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国共双方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分别是什么?3.说出重庆谈判的时间、经过、结果及意义。4.说出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时间、标志、性质及西北战场战况。5.挺进大别山开始的时间、经过及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重庆谈判的背景:(1)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美国支持蒋介石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3)蒋介石实行“假和谈,真内战”,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2.国共双方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1)国民党:①早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就消极抗日,将大部分军队退缩到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区,以保存实力。②抗战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时间部署内战;欺骗舆论,蒙蔽人民,掩盖其“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共产党: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人民利益,力争通过和平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②利用谈判的机会,戳出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10月。(2)经过:1945年8月至10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进行了长达43天的谈判。(3)结果: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4)意义:使国民党接受了和平建国方针,使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4.全面内战的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地发动进攻。(3)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西北战场战况:(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2)概况:①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②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5.挺进大别山:(1)时间:1947年夏。(2)经过: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3)意义:①使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②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③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原因是什么?2.毛泽东冒险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什么?3.小讨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4.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5.“挺进大别山”为什么是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2.正确看待重庆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关于“双十协定”的签订,是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努力的结果。这个协定的签订,是有利于人民的,是战后人心思定的一个表现。但正如毛泽东同志讲过的,这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