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探索通过校园网《史海撷珠》,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前奏板-----温故而知新: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到关系开始走向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⑴事件:①“外交”②秘密访华③1972年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④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关系。⑵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2、重返联合国: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3)有利于在中发挥更大作用)3、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关系。出现各国与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4、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即会议)。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的国家;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奉行政策和贯彻原则;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和。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1)年,中美正式建立,两国关系开始走向。(2)年,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3)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关系。二、启动版—创境激趣: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三、核心板—自主探究1、国防成就:①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垄断,维护)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在西北地区飞行试验成功。③1966年,试验成功。2、航天成就: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③2003年第一艘“”发射成功;④2005年“”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农业成就:①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的水稻。四、拓展版—展示汇报: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A.原子弹爆炸成功;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升华版)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