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和欧洲的三条战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国二月革命美国参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大战的性质和影响。①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阅题的能力。②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③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②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③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第一次世时捷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②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观看有关大战的影视录像资料,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战争危机。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大国争夺的焦点,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7月,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并迅速扩大到欧、亚、非三大洲。本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新课教学一、大战的爆发1.萨拉热窝事件张挂《大战爆发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指出萨拉热窝的位置,并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要求学生读图和阅读课文并回顾第22课中有关俄奥矛盾的内容,作出回答。然后,教师指出:巴尔于半岛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争夺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桶”。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对巴尔于半岛的争夺(具体内容参见本教参第22课重点难点分析相关部分)。在对待巴尔干半岛国家塞尔维亚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家的问题上,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俄国则利用塞尔维亚人民的正义要求,煽动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提问: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一事件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你如何看待这类刺杀事件?第一问,学生阅读课文后即能回答。第二问教师需作如下点拨: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因为在此以前欧洲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这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加剧,萨拉热窝事件被帝国主义视为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所以成为大战的导火线。第三问可引导学生讨论课后题:“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教师在点拨时要从两点入手: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要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去分析(可参阅重点难点分析部分内容)。②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这类恐怖性暗杀事件并不能制止帝国主义侵略和防止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相反,它容易被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正是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决定挑起战争。德皇威廉二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③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成为一种政治瘟疫,恐怖主义行为对人类和平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绝不能让恐怖主义泛滥,要珍惜生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社会的稳定。2、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震动了全世界。德、奥把它看做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奥匈帝国企图乘机摧毁塞尔维亚,把它“从巴尔干上抹掉”。德皇威廉二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进攻。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当天夜里,奥匈帝国军队开始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俄国实行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取消动员令为由,向俄国宣战。由于法国支持俄国,8月3日,德国又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取道进攻法国;英国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于当天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