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学八年级历史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北师大版一、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4、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5、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联系历史事实,详细讲清港澳问题的由来。2、阐明“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含义和意义。3、通过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使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原则。2、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自觉拥护党的领导。3、通过课本插图多媒体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洗刷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三、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2、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二)难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歌曲等)学生准备: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导入新课播放《东方之珠》歌曲(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中的“明珠”指的是哪里?(生:《东方之珠》香港)(师)香港、澳门是祖国南海边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这两颗璀璨的明珠被西方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来重温这一段历史。新授过程板书课题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让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进行知识梳理。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的学习《昨天篇》探究问题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展示《惨痛记忆》课件,回顾历史说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根据图片学生说出香港和澳门是如何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的。(生)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占香港;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租界新界。(课件展示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界的过程。(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要在适当的时候收回香港。(生)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pu)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他们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又先后侵占了领氹(dang)仔岛和路环岛。(师)葡萄牙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割占了澳门。(师)香港、澳门被列强夺走,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针对香港和澳门,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了《七子之歌·香港》和《七子之歌·澳门》。他用拟人的手法,把被西方列强夺走的七地,比作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旅大、广州湾和九龙)。在诗中诗人用小孩子的口吻倾诉、哭诉……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两首诗。课件显示《七子之歌·香港》(让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件显示《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会唱的跟唱,不会唱的聆听歌曲)(师)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渴望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对侵略者的愤恨等。(师)这两首诗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香港、澳门早日回归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这些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