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见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工资分配、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的有效形式。为适应《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后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不断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推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职工为本,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富民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加快和深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着力构建和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合理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依法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推动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合理增长,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二)目标任务。从20XX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市范围内所有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依法、适时、有效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20XX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0%,改制企业和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60%;20XX年,国有集体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等其他各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5%以上;20XX年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全市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二、着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努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建制率和覆盖面加快推进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各类改制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劳务组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工资集体协商建制领域和职工覆盖面。尚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并形成制度;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第1页共6页的企业,要在提高履约率、续签率上下功夫,不断充实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机制,提高协商质量,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向纵深发展。(二)不断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工资集体协商应考虑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地区、行业的经济增长、人工成本、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工资支付能力等因素,将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中的主要问题,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1、企业基本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2、职工工资、奖金、津补贴、福利的标准、分配办法、发放时间和支付办法;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4、职工加班加点、参加社会活动,在学徒期、见习期、试用期、病事假及国家法定休假,妇女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各种有薪假期间的工资待遇;5、职工倒班、转岗或重新分派工作的工资待遇以及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6、计件工资制企业的计件单价;7、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中,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管理、技术、股份等)分红基金的提取比例及分配办法;8、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三)严格规范协商程序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一致与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必须按照《工资集体协商办法(试行)》《XX省集体合同条例》的要求,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保证协商主体合法、程序规范、协议有效、履行有力。工资集体协商要突出产生代表、实施要约、协商准备、正式协商、审议签字、送审公布等六个程序:1、产生代表。用人单位方和职工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按照对等原则分别指派和选派3—10名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和确定1名首席代表,并对协商代表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业务培训。2、实施要约。职工和用人单位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提第2页共6页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拖延协商。3、协商准备。正式协商前,双方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职工和单位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收集准备协商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研究确定协商重点。并要进行沟通,互通信息,就有关重要议题交换意见,为正式协商做好准备。4、正式协商。工资集体协商采取召开协商会议的形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