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2、挖掘文章的主旨,正确理解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知识链接】孟子名言及译文(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角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8)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10),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11)民事不可缓也。【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12)人皆可以为尧舜。【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14)。【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学法指津】同学们,《鱼我所欲也》一文,语言自然流畅,善用排比句式,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学习时要注意品味欣赏哦。此外,对于文中的重要概念,如“义”“本心”等既要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又要结合实际生活赋以它们新的内涵。“舍生取义”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要了解文章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论证的。【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箪()蹴()羹()死亦我所恶()辟()2、解释下列词语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4、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合作探究】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在现代社会经济大潮下,“舍生取义”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释疑解惑】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拓展创新】以“我心中的孟子”为题写一篇短文。【自测提升】一、积累运用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今:今为宫室之美今天下三分B.与:呼尔而与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二、阅读理解(一)精彩语段赏析(11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