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题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型新授课编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大量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概括讲述等方法展开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法教法阅读法、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中考对接中考关于本课的命题往往以时事热点或者历史情景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来考查。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视频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翟默颁奖词播视频,问:“古老船队”、“六百年前的先辈”指什么?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激发兴趣2'落实课标理解课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指导学生读课标内容;投放教学目标。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答课标自主探究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一、郑和下西洋1、时间:2、目的:3、特点:4地位5、意义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2、抗倭战绩3、原因三、葡萄牙攫取1、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2、展示《郑和下西洋》图,找出出发点、最远点,了解路线。3、出示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及船图认识特点、地位。4、归纳下西洋的历史意义。1、看视频说下西洋的盛况。2、看图说出。3、比较得出结论。4、看图归纳: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独立思考,小组合作。6、小组合作,代表展示。7、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18'澳门居住权5、导思:郑和的远航为什么能成功实现?6、指导分析: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7、投放“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导思戚继光的品质?8、播放《七子之歌》,歌中“孩子”为何离开“母亲”的怀抱?9、播放澳门回归和索马里护航视频,谈谈感想。爱国精神8、听歌曲,思考说出:澳门;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9、观看视频,谈感想: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运用课标同步学习与探究作业做探究开放性作业,展示交流,作出评价12'直击中考:(2007年淄博市)郑和远航最远到达()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体验中考,明确要求。反思完善通过学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对本课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体系。6'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