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课题安塞腰鼓主备主核使用者课型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第二次备课(个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不同的水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的民俗鼓乐——安塞腰鼓,(展示课题、画面、板课题)在古代,安塞腰鼓既是激励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凯旋归来的欢迎曲。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的消失了,然而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自由大声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注意(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1)亢奋(kàngfèn):极度兴奋。(2)晦暗(huì′àn):昏暗。(3)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ǒngzá):繁杂。(5)蓦然(mòrán):突然,猛然。(6)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ǐ):声音突然中止。2.请你带着满腔的激情,以饱满亢奋的精神,豪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放声朗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一会为老师同学来一次震人心魄的朗读表演。3.明结构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2.朗读指导:大,大而不喊;慢,慢而有情;快,快而不乱;稳,稳而有度。3.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4.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5.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1.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2.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变幻的舞姿美3.过渡:不难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宣泄什么情感?(学生回答)(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2)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