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附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学习目标】1.理清本文的论证层次(重点)2.学习辨别论证方法,品析议论文语言。(难点)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德育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148卷,1000余万字。(见课本P22注释①)●背景回望:本文是梁启超先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词,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这篇演讲在当时有很强的针对性。●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据类型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解决“怎样证明”。论证方法:①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②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借助浅显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2.给加点字注音敬业乐(lè)群强聒(guō)不舍佝(gōu)偻(lóu)亵(xiè)渎骈(pián)进旁骛(wù)3.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相关词语:(1)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断章取义)(2)常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不二法门)(3)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心无旁骛)(4)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不舍)4.初步感知课文(1)本文共9个自然段,你会怎么分层呢?请用“//”标识在下面,段落大意概括写在书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2)请从本文中摘录一句,你认为精辟、能带给你启发的语句。【探究活动】5.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一部分。开门见山。6.详细阅读课文第6、7、8段,概括每段中作者详谈的观点是什么?也判断一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小组讨论,思考后记录在书本上。)7.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这么做有何效果?引经据典,增加了论证的可信度、权威性。8.读完本文,联系生活实际,你怎样理解文中的“业”、“敬业”与“乐业”精神?略。【拓展延伸】9.阅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回答下列问题。(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注意盛赞的话语)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以思想来塑造时代。(2)作者除了直接赞颂伏尔泰以外,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赞美伏尔泰?举例说明。建议修改题目:作者在赞颂伏尔泰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举两例。(3)比较阅读:第5课与第6课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不同?你从这里学到了什么演说的技巧?第5课语言较为温和,逻辑严密;第6课语言慷慨激昂,感情饱满。这是因为诉说的对象不同,表达的中心内容不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