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一)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本考点涉及的历史概念多、层次复杂,容易给同学们的复习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学习时既要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又要注意归纳总结,理清内在的逻辑联系。1.康梁的维新思想(1)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直接或间接地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准备。(2)康梁维新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4)代表作: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的《变法通议》阐述了变法图存的道理,提出变法的具体主张和根本主张。2.维新变法运动(注意: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或历史阶段。维新变法运动是指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主持的实践维新派主张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①组织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冲破清王朝不准士人干政的禁令。②成立强学会:1895年在北京成立,是维新派成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同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③各地设立学会、学堂、报馆,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④同顽固派进行论战:形成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二)百日维新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月,成立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维新变法运动转入戊戌变法阶段(1898年6-9月)。百日维新内容(略)(三)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光绪帝被囚禁,变法失败。新政内容中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戊戌政变实质上是封建顽固势力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镇压。(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戊戌变法的性质及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便于理解,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掌握。性质和特点维新派的基本主张历史意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性质)①发展资本主义;②逐步变革政治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爱国救亡的政治运③救亡图存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动意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思想解放运动)④提倡西学,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