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课程标准:“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教材分析:本节课“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九年级学生马上要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本课的内容设计是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阶段中一个重要问题——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体现了对学生未来的关注。能够确定理想并为之奋斗,也是“选择希望人生”的重要能力。因而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中重要地位。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未来,但有些学生理想空洞,不合实际;有些学生徒有理想,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升学无望,感到前途渺茫,自暴自弃,对未来缺乏信心,缺乏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因此对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理想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白有了正确的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确定可实现的人生目标,知道如何去实现理想,对于成长中的即将毕业初中生来讲更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教学重点:理想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途径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法、学法教法: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问卷调查反思教学学法:自主阅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反思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境引题1、展示材料:鲁迅青年时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中三改志愿。看到英美海军强大,他认为中国要富强,也必须走这条路,于是毅然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后来他又发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决心把中国人改变为“强种人”,于是就到日本学医;最终他发现中国人需要治疗的是灵魂,于是,他弃医从文,决心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为志愿。你从鲁迅三改志愿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明的导入课题。3、板书“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学生回答的问题,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操。领会今天的授课内容。通过情境设置,探讨伟人的故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合作探究1、布置任务:写出自己的理想,尽可能多方面。然后小组交流,并归纳小组内成员都有哪些方面的理想,总结“理想是什么?”2、巡查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指导方法。3、组织班级交流,引导总结。1、写出自己的多个理想。2、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本小组学习成果。通过自身理想的反思、与他人的交流,对理想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能多方面确定理想。合作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6页“小张考研的故事,”分1、学生阅由案例引发组探讨书中列出的三个问题。2、巡查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指导方法。3、老师讲述自己理想实现的经历。4、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散文或诗歌。5、组织班级交流,引导总结。读课文,由小张反思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讨论,并记录。2、理解了理想对人生的积极意义。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确理想对人生的积极意义,通过美文及名人名言的欣赏,感受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自我反思、合作探究1、展示问卷调查题目,指导学生填写。写出自己的一个人生理想。你为什么要确定这个理想?你知道自己有哪些实现这个理想的优势吗?你知道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吗?你知道这个理想的实现要分几步去完成吗?你知道自己现阶段要为这个理想的实现做些什么吗?你认为再未来你的这个理想会改变调整吗?根据什么改变调整?你认为实现理想最重要的是什么?2、小组交流问卷答案,选出小组内实现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同学的人生理想,并总结理由。3、巡查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指导方法。4、组织班级交流,引导总结:理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