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知道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培养搜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2、知道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国策,学会宣传这些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3、认识到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难点:认识到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走弯路的地方,教师当然得引导。更何况,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并不是为了代替学生思考,而是促进他们在展开运算之前注意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算法。教学设计1、我国的人口问题导入:小品赏析一一《超生游击队》。小组交流,小晶给同学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过程略)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软弱,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我国的人口问题。活动一:了解世界人口日,关注人口问题(多媒体显示以下资料:近年来世界人口日的主题)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利1998年:走向60亿人口日1999年:60亿人口日倒计时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遵守承诺2006年:年轻人——为了年轻人,与年轻人一起行动起来问题探讨:(1)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从这一年起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说一说为什么要确定"世界人口日"?(2)结合教材中的《世界人口的变化》,请你大胆设想,如果人口不加限制地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后果?(3)选择一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人口经过数百万年才在1804年达到10亿,但123年后即1927年就达到了20亿,33年后即1960年达到30亿,14年后即1974年达到40亿,13年后即1987年上升到50亿,而从50亿到60亿仅用了12年的时间。确定世界人口日目的在于唤醒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人口问题。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但是如果人口盲目增长,超过社会经济的承受程度,则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在当代,人口过多及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活动二:聚焦我国的人口问题(多媒体显示资料)在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口日"出现在1989年。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89年4月14日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1亿,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1亿人口日。”1995年2月15日凌晨,一个叫赵旭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诞生。2月15日也被定为“中国12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问题探究:我国11亿人口到13亿人口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但是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是人口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中的两个图表和二段文字,归纳我国人口的特点。(2)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我国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各种压力。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人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