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课前预习:1、复习寓言的有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克雷洛夫。2、通过查字典词典,积累“笑容满面、丝毫未变、乔装打扮”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写作寓言的新颖性。4、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知寓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寓意。相关课程标准: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揭露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2、通过关键语句的反复诵读理解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3、通过比较探究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则《农夫和蛇》进行比较解读,提高阅读寓言的能力。评价任务:1、通过完成《语文助学》的预习积累1-2和学习测评题1检查对作者克雷洛夫和字词的掌握情况。2、通过课文诵读、品读关键语句检查目标2的达成情况。3、通过小组合作、比较探究完成目标3。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伊索寓言》中的蛇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的,它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一看诗歌中的蛇又会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学生活动:回顾思索,耐心揣摩,进入新课。检查预习设计意图:检查反馈落实。课上利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语文助学》的预习积累和学习测评1-2题。采取同位互相批改,小组集中在前台展示的方式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老师总结,表扬完成好的同学,并把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补充介绍:了解克雷洛夫及其寓言诗1、作者简介克雷洛夫(1768~1844),俄国寓言作家。生于莫斯科一个贫寒的军医家庭。贫穷和劳碌的生活过早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克雷洛夫10岁时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1782年克雷洛夫开始练习写作剧本,1806年转而写作寓言,一生共创作了200多篇诗体寓言。他不仅继承了伊索、拉封丹等前辈的优秀传统,更在这种古老的文体里大胆创新,把一种博大的俄罗斯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注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克雷洛夫的寓言既反映了20世纪前半叶俄罗斯人民的欢乐与疾苦,道德观念与人生智慧,同时在寓言艺术上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俄罗斯风格。2、克雷洛夫寓言诗克雷洛夫寓言诗的“伟大”之处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看到,他将许多发生在俄国的重大题材引进了寓言,直接反映了19世纪俄国的历史进程和进步意志。《狼和小羊》揭露了强权者无耻和霸道的嘴脸,发出了“对强权者来说,弱者永远有错”的正义之音。《狼落狗舍》是克雷洛夫寓言的另一名篇。取材于1812年的卫国战争。那只遭到了人们群策群力的攻击与谴责之后,竟然假仁假义地要求和平谈判的狼,显然就是入侵者拿破仑的化身。克雷洛夫当时创作的一系列“战争寓言”,还有《大车队》、《猫和厨师》等,代表了历史的进步、正义和真理,大大鼓舞了俄国人民的爱国斗志,堪称那个英雄年代的“活的历史”。其次,克雷洛夫站在广大俄罗斯人民的立场上,运用寓言这种有力的武器,对当时的沙皇暴政、野蛮的农奴制度和腐败无能的官场政客们,给予了毫不客气的抨击、揭露和嘲讽。《兽国的瘟疫》、《杂色羊》、《鱼舞》、《农夫和强盗》等等,都是直接投向俄国沙皇黑暗的专制统治与残酷的农奴制度的锋芒犀利标枪。在《鱼舞》里,我们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人民正忍受着生活的煎熬和权力的戏弄;《农夫和强盗》里的强盗嘴脸,也正是强权暴政有恃无恐、横行霸道的真实写照。第三,克雷洛夫寓言诗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聪明才智。像《珠宝匣》,讽刺了一种盲目的自信与假作聪明;《小树林与火》谴责了那种滥用“友谊”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的行径;《四重奏》对那种根本就没有本领却硬要冒充内行的人物予以了辛辣的嘲讽;《风筝》在呼唤一种真正的自由;《天鹅、狗鱼和大虾》在提醒人类应该齐心协力、精诚合作;《瀑布和泉水》歌颂了谦逊的美德。克雷洛夫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这样的铭文:“他的寓言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