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导课】教师:很久以来,中外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材料:投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外户而不闭(泛指大门),是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人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天下一家、亲善和谐的大同世界。教师:历史车轮发展到近代以后,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在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投影: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童工在坑道做工的图片。教师: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童工,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他们的年龄也许比在坐的你们的年龄还要小。投影:(我们再来看下面两则材料)材料—:(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一看到不幸的丝织业工人,我心理就觉得难过。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意料不到每5~6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教师:面对这种现象,狄更斯在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开篇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请思考:划横线部分的含义?请学生回答教师:我把他概括一下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而“不公平”“不和谐”。的确如此,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但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工人阶级,社会地位低下,政治权利极其有限,处境异常悲惨。我们绝对不能用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生活去想象当年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生活。而正是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共产党宣言》思考:“幽灵”代指什么?——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如同一把利剑横空出世,剑指欧洲大陆,引发了欧洲大陆的剧烈震荡。那么这把利剑的铸剑大师是谁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犹如铸剑的过程,是需要材料的,放在历史中考察,那就是需要条件的。一、铸剑——历史条件教师:通过刚才对材料的解读,试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一)、现实的残酷: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经济基础设问:面对残酷的现实,当时人们又是如何抉择的?教师:首先是进行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大家在课本上找一找,有哪些代表人物?理想的社会模式又是什么?(二)理想的探寻——空想社会主义教师:他们是怎么探寻的呢?举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为例,投影图片,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引言部分。欧文对未来新社会的设计不是建立在对旧社会改造的基础上,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其他的空想思想家也一样,虽然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社会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但都无法指出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所在,这就是他们在本质上是“空想”的原因,但作为一种理想,它直接指引、激励人们继续探索美好的制度,追求美好的生活,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除此之外,马、恩二人还批判继承了那些优秀的思想成果呢?---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那么除了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面对残酷的现实,当时的人们还进行了怎样的抉择呢?(三)本能的抗争——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他们分别是: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