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是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本课主要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人与自我,是一篇谈人生的文章,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篇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二、学生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是带着父母亲友的期望,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中走进初中校园的,因而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与规划。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脚失措,不知该咋办;或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惧退缩。总之,他们大都不敢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积极思考,从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三、教学目标:根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三维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2)学习复述故事情节2.能力目标:领会该文章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四、说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重点:(1)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理解故事情节(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五、说教法1.讲读法。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体验,和学生同在一个平台上,边读课文,边探讨人生的哲理。2.问题引导法。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的问答能力3.讨论法。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六、说学法1.圈点批注法。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在书上圈点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2.朗读法。在预习中使用“初读同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的阅读方法。3.讨论法。通过充分讨论,明辨是非,互相启迪,在讨论中获得知识,也能充分感受团队的力量。七、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通过讲述发生在1945年1月,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上,一个上尉飞行员在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情况下,驾驶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出色完成侦察任务的故事导入。作者之所以能如此出色的完成任务跟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是分不开的,是什么样的经历能让作者那样危机的情况下坚持下去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走一步,再走一步》。用一个与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进入本课的学习。(二)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1.检查预习:解学生课前预习的结果,我将让同学们来读和写一些难懂字词,在学生不能回答的时候,再一起一起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有针对性的对某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如啜(chuò)泣、纳罕(nàhǎn)。学生在预习课上预习情况的检测,重在基础知识的检查,如生字生词的掌握。在解决了该篇课文的字词和基本内容后,有利于下一个环节的展开。2.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遍课文后,再默看一遍课文。这个环节设计:是学生才进入新课文,虽前面已进行了预习,但学生在课堂上,放开声音运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是否畅通。这实际上是工具性也既是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是落实单元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二是默看课文,学生经过一次高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