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2、引导学生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二、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三、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斯诺与《西行漫记》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1.请几位同学分块试读课文,注意及时指导正音:慷慨()恫吓()驯()服耸()听怒不可遏()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同桌间可相互交流,注意文中交代年龄的词。(三)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主要内容布置全班讨论、交流:①提炼概括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第1层(4~8段)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第2层(9~19段)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第3层(20~21段)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②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四)自主阅读,把握细节请同学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示例: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的书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水浒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点拨: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五、布置作业阅读课后附文,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品味语言请同学从文中寻找、品味用得好、有特色的词语,将它们圈起来,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示例:“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二.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以第三人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沙年毛泽东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