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课题17安塞腰鼓刘成章授课时数总2课时学期总课时课型新授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过程方法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语句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安塞腰鼓表演的人物、地点、动作、场面等教法学法合作交流探究质疑课前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表演前: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演时:激昂的腰鼓气势雄阔的腰鼓响声震天的腰鼓搏击心灵的腰鼓舞姿奇丽的腰鼓表演后:静寂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通案个案一、自主学习1.给加字点注音△恢弘()△铿锵()()咝溜溜()骤雨()△瞳仁()燥热()恬静()△亢奋()△晦暗()束缚()耳畔()△羁绊()闭塞()△蓦然()△冗杂()严峻()△搏击()震撼()△磅礴()()△烧灼()△淋漓()△颤栗()()△渺远()△戛然而止()△大彻大悟()△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奔突△辐射()解释带“△”的词语2.展示资料:(1)了解到的陕北风土人情。(2)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3.交流读后感:此文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的腰鼓宏伟的场面第()至()段安第①至○段)塞()的腰鼓雄壮的响声第()至()段腰第○段至○段)击鼓的后生第()至()段鼓()的腰鼓奇丽的舞姿第()至()段(第○段至○段)三、当堂检测1.从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朗读节奏?(多选)()A.迅疾的B.高低回转,起伏不定C.舒缓的D.层层递进,节节升高2.作者是如何控制节奏,来达到渲染、抒情的效果的?(多选)()A.大量短向,节奏铿锵,短促有力B.比喻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C.叠词的运用强化语势D.排比、反复、语势迭起,感情充沛。四、课后练习,分层作业(一)必做题1.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边写边记。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二)选做题1.从生词中任选5个词语,写成一段话。2.文中第1段怎样理解?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17安塞腰鼓刘成章授课时数总2课时学期总课时课型新授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过程方法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语句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安塞腰鼓表演的人物、地点、动作、场面等教法学法合作交流探究质疑课前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表演前: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演时:激昂的腰鼓气势雄阔的腰鼓响声震天的腰鼓搏击心灵的腰鼓舞姿奇丽的腰鼓表演后:静寂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通案个案一、自主学习(一)本文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美点,用“……这一处好,好在……”句式进行评点。(提示:可以从字、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1.用词之美。如:2.写句之美。如:3.静动映衬之美。如:4.层次推进之美。如:5.画面之美。如:6.情调之美。(谈谈主旨)(二)课堂练习,巩固学习。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每组中哪一句更好些,为什么?(1)①急促的雨点像骤雨一样。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2)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在(1)中,句更好些,因为。在(2)中,句更好些,因为。2.“这腰鼓,使冰冷……亢奋了”句中形成的三组反义词有何作用?3.“黄土高原上,爆出……舞蹈哇”中三个形容词各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4.(28)至(30)段,为什么说“世界变得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你认为鸡啼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三、当堂检测1.(拓展延伸)敲响在黄土地上的《安塞腰鼓》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你对黄土地了解多少呢?结合地理知识谈一下你的认识。黄土地的主要地域是:;土质特征是:;代表性建筑是:。1.请依照示例:从你身边选择一种熟悉的民风民俗加以描述。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龙舟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个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