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三首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历史上有些源于人世又高于世人的人,我们称之为神或圣或仙。如孔夫子被尊称为“孔圣人”,杜甫被尊为“诗圣”,李白被尊为“诗仙”,这些人是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宋代有位女词人被作家梁衡尊为“乱世中的美神”,这种美产生的来源一是她的作品,二是她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通过她的一首词试着触及这种美。二、诵词一组女生(3个人)先后朗诵《醉花阴》。三、析词1.此词写于何时?重阳节。2.从词中你能知道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饮酒、赏菊:东篱把酒黄昏后。整理:东篱——泛指种着菊花的园地。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为什么要选择重阳这一天?因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日的愁情在佳节更难排遣。有点“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味道。4.据说重阳节还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词人为何没写此事?无心做此事,因丈夫不在身边,思念难遣,一整天无精打采,“薄雾浓云愁永昼”。5.如此看来此词是写闺中少妇愁怨的,而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能说出此句的妙处吗?黄花即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这句“人比黄花瘦”妙不妙呢?妙在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不是以物与人的夸张对比,而是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人比黄花瘦岂不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写照。妙在联系自然:东篱把酒,借酒浇愁,把酒无欢可言,忽见纤长的菊瓣,细瘦的菊枝,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顿生人不如菊之感。6.怀人之愁,词人处处写愁,你从哪里能觅得她的“愁”的“蛛丝马迹”呢?瑞脑消金兽。独自一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啊。半夜凉初透。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孤枕难眠,闺房中少了往日的温馨,只有如今难黑夜,真是“最难将息”。有暗香盈袖。暗香盈袖足见呆坐时间之久。此词化用“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暗写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四、诵词(原三位女生)你在学完后诵读本词时想着意凸现什么呢?想将大家带到这样一幅生活场景中:闺中炉烟袅袅,床边帷幔轻垂,闺外薄雾笼罩,庭中一菊园:满地金黄,花香弥漫,园旁一素雅女子托腮坐于一旁,目视远方,一动不动,随即一声轻叹,一丝怅惘。这种宁静中的淡然,淡然中的忧伤,都是现代繁忙都市生活中觅不到的场景,她让我们宁静,让我们在宁静中感受到思念一个人的美妙。想让大家感觉到李清照思念的绵长和沉重,我觉得她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既是夫妻,也是精神伴侣,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学的甜蜜:他们斗茶,他们切磋文学,这种经历使此词高于以往的闺怨作品。五、总结本词表达的是一种思念的愁苦,词又称曲子词,也就是宋人传唱的歌曲,如今也有类似主题的歌曲,如“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我想多年以后,这杯“冰冷的水”早已被人冷落一旁,而“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人比黄花瘦”却成为表达心曲的永恒传唱。六、背诵板书设计醉花阴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