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基本信息案例名称《春》科目语文教学课时1课时主备教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为主,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优美语言,学习使用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十四五岁的学生,对长篇的写景散文的学习还不是很熟悉,并且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教学策略与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抒情散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2.对字词的疏通,,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主要以问题贯穿,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写景散文的语言美,学会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情景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几句古诗,要求学生回答这几句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学生的积极性会较高学生初步感受“春”的景象,并对学习重点有所了解。2.诱思导学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出示字词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1.学生听读课文:弄清字、词。2.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3.合作探究教师出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1.第一部分的哪些词表现了春天来临的过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第二自然段与下面五个段落的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春草图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草的特点?这段除了些草,还写了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作者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4.春花图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可爱的花儿的?5.作者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6.春雨图中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合。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畏难心理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写景散文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有顺序描写,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点进行描写的?7.作者在这幅画面中主要围绕一个“多”字来描绘人们“迎春”的图景的,试问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多”?8.在最后一部分,作者把自己对春天的感觉融合到三个非常精彩的比喻句中,朗读并揣摩,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朗读背诵指导1.朗诵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感情的处理。2.背诵要按文章结构顺序学生朗读并背诵培养学生快速高效背诵文章的能力。5.拓展延伸这篇散文运用了精妙的词语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请找出此类句子,品味赏析。学生有难度,教师加以点拨培养学生语言欣赏能力,以读促写。6.课文总结教师先总结中心在要求学生总结文章写法,最后教师结语:“一年之际在于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花样的年华、如歌的岁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总结学生也参与,有所得培养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板书设计盼春(1)春草图(3)春花图(4)绘春(2—7)春风图(5)总写(2)春春雨图(6)迎春图(7)新赞春(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