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老人传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背诵第一自然段,掌握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一一、预习检测1、字音:佣yōng辍chuò臼jiù调和tiáo媵yìng榻tà饬chì绾wǎn褰qiān衅xìn2、作者介绍: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3、背景简介作者周荣生活在明末清初,国变后曾一度削发为僧,矢志不仕清。在其前半生,朝廷多变故,明清易代之际更有弃亲背友,丧志失节之事。文中芋老人列举贫人名成弃妇、同学得举绝交、士子为吏忘廉三事之后,谓“是犹可言也”。下面是讲不可言的,意即不能容忍的第四件事:“前代”有朝廷内外官员,“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官气十足,而“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这里说到“事变中起”,更说到“信孽外乘”恐怕举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字眼。而所举的事情,也不再是一件,而是一大堆。那么,芋老人的这番议论,岂不正是作者针对明清易代之际大量发生的这类丧失大节的事情而发得愤慨之言!即使但就本文来看,有了这样一段,文章也就有了更强烈的警世、醒世的力量。4、课文朗读二、自主合作用笔圈画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用红笔将错误的字音改正过来。书下注释有的认真圈画,没有的在书上认真标记。结合重点字词将第一、二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要求:一个读一个听,读时做到不丢字、不填字、不读错3.听范读要求:划清句子的节奏,标出重音,体会情感。4.练读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自由练习朗读。(二)翻译课文翻译一、二段。1.解释词语: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儿子外出做佣工独自身影,指体形邀请参加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别去。稍稍说告别书生用甲第为相国,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由停下先前谓老人与相国有旧,子不佣矣。已而妪煮芋进旧谊、旧交之省略做佣工一会儿2.翻译课文:芋头老人,是慈水祝渡人。儿子外出做佣工,独自和老太太住在渡口。一天,有个书生在(他家)屋檐下避雨,衣服衣袖都湿了,(显得)很单薄,身影于是就看上去更消瘦。老人请他进屋坐,(才)知道他是从县城参加童子考试后回家。老人略微有点文化,和他聊了很久,让老太太煮芋头给他吃。吃完了一钵,再来一钵又吃完了,(他的)肚子因此饱了。笑道:“日后不会忘记老人家的芋头的。”雨停了,告别离去。十多年后,(那)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然让厨师做芋头来吃,(尝了尝)停下筷子叹气说道:“怎么原来祝渡的老人家的芋头就又香又甜呢!”让人寻访那对老夫妇,(并)用车接他们来家。地方的文武官员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老人和丞相有旧交,(便)邀请相见,行平等之礼。(老人的)儿子便不再做佣工了。来到京城,丞相问候他们说:“不忘原来给芋头的人,今天仍要麻烦你家老太太再煮芋头啊。”一会儿老太太煮了芋头给他吃,丞相也(尝了尝)停下筷子说:“怎么原来的芋头就又香又甜呢!”三、预习:熟读第三、四段。翻译过来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年级主任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