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把握刻画人物的各种方法。2、揣摩作者写人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赋予人物不同的个性,最终实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的。3、理解四位世界著名作家的高尚情操、共同的情趣、相同的文学主张、真挚的情谊。[课堂实录]师:前两天的随笔中,有一个同学给我出了一个谜。他的谜面是这样一段话:“她长得很漂亮,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身材是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她特别爱笑,一笑起来就露出两颗雪白的牙齿。但她生气起来,瞪起眼睛的样子也特别可怕。”他说让我猜猜这是咱们班上哪位同学。我没猜出来。我想请大家帮帮忙,一起来猜猜这是谁,好吗?生:老师,“大大的眼睛”我看应该是咱们班余露吧?生:王霞的眼睛不也是“大大的”?而且身材也是“不高不矮,不胖又不瘦”。我猜是王霞。生:我猜是章聪。生:是不是严科佳啊?生:好像都有点像。生:是啊,好像都有点像。师:对,问题就在这里了。为什么都猜不出来是谁呢?生:这个人物描写太大众化了,没有什么特点。师:对,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那么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呢?生(齐声):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师:那么又该如何来抓住人物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呢?师:今天,我们这一堂课的重点就是要借《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来引导大家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等特征来描写人物。这是法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一篇文章。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题目吧。《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这个题目中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生:时间、地点。师:那么这个星期天在福楼拜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来了哪些人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朗读课文)生:他们在聚会聊天。生:依次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福楼拜这四个人师:你看得很仔细,还看出了人物的出场次序。师:但是只凭名字我们还不能算是认识了他们。那么接下去就让我们再去看看他们到底长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师:你能根据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猜出这插图中的人吗?让我们再来跳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依据。生:老师,插图上怎么有五个人啊?生:可能是他们的朋友。课文中也讲到了说有其他人。生:我觉得可能是莫泊桑。师:大家想想,谁能把当时的场景真实地记录下来呢?(部分学生恍然大悟,“哦”了起来)生:是莫泊桑。师:应该是他。师:看来只要仔细发现,你就能够从课文中找出一些隐含的信息来。好了,接下去就让我们继续去跳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证据。(统一给插图中的人物标上代号。坐着的三个人从远到近分别标号为A、B、C,站着的两个人握着手的为D,分开手的为E)(学生跳读课文,图文比照)(五分钟后)生:我认为A是左拉,因为文中说他“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那他应该就是A,只有A在图中是戴眼镜的。B可能是都德,因为文中说他有“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图中B的头发看上去是卷的。C是屠格涅夫。第四段第一句话说“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图上只有C仰坐着。E可能是福楼拜。因为课文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帆。”而E正好是分开双手,做着夸张的动作。剩下的D就是本文作者莫泊桑了。生:我觉得戴眼镜的不一定是左拉。因为第6段里说都德“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的眼光有时很模糊”,都德也是近视的,那是都德也说不定。生:不对不对。都德的头发是“浓密卷发”而这个A的头发很少。师:好,有争议了。那我们就逐个来确定吧。先一起来看A到底是谁。生:A是左拉。因为书上描写他“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这都符合画上A的样子。生:而且他又是近视的,可能戴眼镜。生:我也认为A是左拉。课文第7段说“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而且“他很少说话”。从图上看就只有两个人没有什么姿势,似乎在听人谈话。一个是A,一个是D。D是站着的,只有A是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