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月革命;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内外措施等基本事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2.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3.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理由: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理由: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教学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理由: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是个既复杂又特殊的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认识其存在的暂时性。三、教学策略通过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知道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本单元与本课之间的关系,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政治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通过讲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让学生充分感知这段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讨论中感受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学会学习。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学生讨论的素材,准备好网络资料。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提前预习课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多年,1991年顷刻间却土崩瓦解,我们在慨叹的同时要知道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受挫。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结果?十月革命为什么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近一百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由此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究本课知识做好铺垫。新时代的曙光二月革命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找出二月革命的时间、结果。并引导学生看“二月革命”的标注。学生:看课文内容及标注,明确二月革命的时间、结果。列出内容。时间:1917年3月。结果: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政局出现了什么局面?学生: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设计意图】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看图片,并提出问题: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小组讨论总结)学生:小组讨论并整理答案: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领导人流亡国外……小组交流后,教师强调:由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主要领导人长期流亡国外,影响了布尔什维克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总结历史原因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内容,了解临时政府的政策主张,理解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暂时的历史现象。学生:总结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由此理解两个政权并存是暂时的历史现象。【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教师:让学生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政局。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