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1)教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礼貌的基本含义;理解讲礼貌的重要性;掌握文明礼貌的主要表现。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在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逐步学会以礼待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树立不讲礼貌为耻、有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对待礼貌的态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礼貌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导入新课。故事引入: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从洛阳到杭州。走到一个三叉路口迷了路,就向路旁的一位老者问路,他开口直呼:“嘿,老头儿,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老者见这人无礼,心中不悦,顺口答道:“到杭州走中间那条路,里程大约七八千丈。”这人感到很奇怪,大惑不解地问:“老头儿,你们这里的人真奇怪,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冷冷地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因为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之后,就再也不讲礼(理)了。”这人听了之后,十分羞愧,无言以对。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从这则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也就是我们大家讲的《友好交往礼为先》。三、自学指导一。1、自学一:浏览课文内容回答:什么是礼貌?礼貌的定义是如何?检测: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过渡:在当今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天我们都面对着复杂的人际交往。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既是我们每个中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人生永恒的课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需要彼此的尊重,其实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2、自学二:浏览课文p78内容,回答:怎样与人友好交往、怎样才是彼此尊重呢?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师小结:礼貌和不礼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进一步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害我们与人交往。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别人,所以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时刻注意文明礼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在你尊重他人的同时,你也会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与赞赏。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能自觉地有礼貌地与家长、老师交往,但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有礼貌呢?我想我们同学难免有时也会对人无礼的时候。学生自由发言:我们身边待人有礼和对人无礼的事例。4、教师小结:当你对别人无礼时,你的言行就像钉孔一样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的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疤痕已经始终存在。所以说我们是否讲礼貌绝不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因此,我们说礼貌是文明的体现。过渡:我们知道了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这些是礼貌的重要性。我们的学习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那么怎样我们才能成为有礼貌的人,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自学检测: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小刚的烦恼》——小刚的学习好,又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但班里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不愿与他交往,经过了解,原来:哪个同学的作业完成得不好,他既指责又挖苦:“你真笨!”同学有问题请求他帮助时,他态度傲慢,同学找他聊天时,他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打断别人的话……(1)小刚为什么不受欢迎?(2)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6、自学三:浏览课文内容“谢谢”的魅力,回答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是什么。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等方面,他们也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其中语言文明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高下、美丑之别,其产生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