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教材分析本框共两目。第一目主要讲述什么是消费以及消费者的角色特点。第二目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消费者十大权利中的四项权利,此外,还强调消费者应该做文明的“上帝”。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忽略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社会角色,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以暴制暴。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培养维权能力,增强法制观念。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消费者的权利来指导实际消费。3、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消费和消费者,指导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理解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必要性,明确消费者也有要履行的义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难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做文明消费者。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创设、点拨引导、启发式等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续表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老师的业余生活,进行设问:我除了是一名教师还是什么?我在干什么?我的角色?挖掘教师自身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我们都是消费者活动一:说一说①由学生列举消费?②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消费的不同类别以及消费和消费者的含义。活动二:议一议①教师播放关于欺诈,坑害消费者的视频资料。②引发学生讨论,完成表格。活动三:学一学①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②师生共同学习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相关知识。三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列举生活的所见所闻,将自由问答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重点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集和展示资料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活动四:演一演①学生自读课文89-91,找出消费者的十大权利。②学生表演自编小品“倒霉的晓萍”上下集。③分析晓萍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晓萍应该怎么办?晓萍后来的行为对吗?④群策群力:达成“文明消费者公约”。根据小品内容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正反两方面明确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自编小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文明消费公约”能更好地体现思品课的德育功能。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及自己的体会。作业:请围绕今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消费与责任”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梳理知识体系,提升思想境界,既是检验所学,也是强化所行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