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二)【内容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教学要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新课探究】四、古印度1、种姓制度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见板书)讨论: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了。2、佛教的诞生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佛教产生的时间、背景、创始人、教义与传播情况。(见板书)五、古代中国回忆中国历史内容,教师归纳两点:1、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前475年),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2、中国是文化传统惟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六、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从位置、性质、政治等方面讨论并归纳东方文明的共同特征。(见板书)讨论:(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提示: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古代东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A、古埃及的金字塔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总结巩固】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其国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2、佛教产生在()A、公元前6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前1世纪D、公元7世纪二、问答题3、佛教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很快发展和传播?4、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参考答案一、1、B2、A二、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教义:①众生平等;②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发展和传播:①主张众生平等,刻苦修行能达到“极乐世界”,对渴望解除苦难的人有吸引力;②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统治,为很多国家所利用而扶植,阿育王的皈依和弘扬佛教,使佛教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是一典型事例。4、答案提示: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共享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婆罗门:该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们,而用腿生出了你们,难道嘴可以与腿平等吗?闭起你的臭嘴,给我好好干活去!别触犯神的意志。【板书设计】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二)四、古印度1、种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