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内容标准】二1.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危害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二2.7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交往,树立乐于交往的积极生活态度,学会交往、积极交往。能力目标: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全面看待、积极应对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知识目标:知道交往有“内圈”“外圈”之分,理解交往由“内圈”向“外圈”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扩大交往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是第三课“在交往中完善自我”的第二个项目,共设置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交往的“内圈”和“外圈”,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学生的成长,交往也会不断发展,从交往的内外两圈说明交往的范围会逐渐扩大,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交往的愿望。第二层次由“内圈”向“外圈”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扩大交往会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引导学生要积极进行交往;掌握由“内圈”向“外圈”发展的主要交往方式;并针对网络的普及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倡导学生趋利避害,正确使用互联网,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在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时既要有积极的心态去扩大交往,又要小心谨慎,避免盲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在交往中持有开放的心态,但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对广交朋友持谨慎态度,由于社会的复杂,使得青少年对外圈的交往就更加慎重了。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需要抱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扩展交往范围。所以,第二层次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并学以致用。【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小活动】播放授课班级师生、生生情深的照片。【导入环节】谈话法导入课题:同学们认识我吗?怎么认识我的?你猜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大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扩大交往,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呢?自然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七嘴八舌话交往提问:交往伴随人的一生,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交往对象有哪些?采用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从范围、亲近程度上认识交往圈如何划分,并引导学生了解交往的“内圈”和“外圈”。继续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一组七彩交往圈的视频。用优美的语言对交往伴随我们成长,交往圈会逐渐扩大进行概括提升。敞开心扉聊朋友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请你选择一种物品来形容“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追问:你觉得朋友会把你比作课前2分钟,学生欣赏教师自制师生、生生情深的照片,感受自己在交往中成长。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体会到当今社会,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我们应该主动扩大交往。列举从小到大不同年龄段的交往对象。学生观察交往的“内圈”和“外圈”,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的结论。欣赏视频和朗诵,再次感受随着年龄增长,交往对象不断增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交流,并分享各自感受。把朋友比作各种物品,在比喻中体会朋友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自己的成长带来很大帮助。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交往无处不在,为导入环节做铺垫。采用对话的方式,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处不在,引导学生积极扩大交往,激发学生对“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课题的探究欲望。创设形象、生动的图片情境,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交往的对象和范围,了解交往的“内圈”和“外圈”。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拉近师生距离,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回答的问题进行思考,有所思,有所悟,结论得出水到渠成。用配乐组图呈现交往对象和范围的变化,创设优美的意境,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和熏陶,引发学生对未来不断扩大的交往圈的向往。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