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题授课班级初二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过程与方法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学方法动手、观察、讨论、交流教具与学具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原始地球的形成1.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2.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3.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4.指导学生推理、总结。5.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6.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阅读资料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观察米勒实验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小油滴。7.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8.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