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数据的波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2、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况中加以运用。二、教学重点:借助于计算器求出相应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三、教学难点:在平均水平相同或相近时,初步运用极差、方差或标准差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四、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及其图示,进行合作探究,逐步归纳。五、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让学生读114页,看114页问题。给出极差的概念(强调平均水平)。想一想,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除利用极差外,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在学生肯定的基础上,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绘出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以及方差越大,波动也越大。(前提)鼓励学生对上面概念提出疑问。整理如下:(1)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2)为什么对差取其平方,即不用绝对值?四人一组讨论,选代表理解记忆。讨论交流,回答。生理解记忆,但有疑问。讨论交流明白原因兵交兵师点拨。(3)为什么要除以数据个数n?(4)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试一试,计算引例中甲、乙两台机床的两组数据的方差,并由此判断哪一台机床生产的零件直径波动大。判断时应注意什么?想一想:一组数据的方差一定是正数吗?为什么?做一做:P115-116如何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三、巩固练习:116页随堂练习。A组练习。四、小结:指导学生归纳。五、布置作业:习题4.6计算并归纳求方差的方法。大小的前提条件是:这数相等或比较接近。独立思考回答。自己看书,尝试训练,同桌交流按法。独立思考后交流意见。谈本节主要内容及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