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法则。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积的乘方法则的形成过程。2、难点:积的乘方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逆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a2·a3=a5,也就是说:()。即am·an=am+n(m、n为正整数)。(让学生明白所用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2、(a3)7=a(),也就是说:()。即(am)n=am·n(m、n为正整数。)(让学生明白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法则的区别。)二、板书标题,揭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法则。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内容与要求看教材:课本第143页------第144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上记号,完成第144页练习题。想一想:1、积的乘方运用了哪些运算律?2、例3计算中(3)(4)中含有什么?3、练习计算(3)中计算结果应注意什么?6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44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回答P144练习3、学生板演(1)计算:①(-2a2b)3+8(a2)2·(-a)2·b3②(-a2b)3-(a3)2b3-(-a)4·(ab)2·b4、拓广探索已知xn=2,yn=0.5,求(x2008y2009)n的值。六、点拔,矫正,指导运用1、运算性质: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n是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2、性质的拓展: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即(abc)n=anbncn(n为正整数)。3、练习:(1)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5ab)2=()(xy2)3=()(-2xy3)4=()(-2×103)=()(-3a)3=()(2)开放性练习。准备若干张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一组,动手拼图形。现有若干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纸片,你能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吗?多少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并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新正方形的面积。从不同的表示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七、课堂练习1、做一做:(1)(3×5)7=3()5()(2)(3×5)m=3()5()(3)(ab)n=a()·b()2、计算:(1)(2y)2(2)(-3b)7(3)(-3xy)2(4)(4b3)m3、实际应用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r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八、作业1、课本第148页第1,2题;2、《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