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教学过程:一、板书标题,揭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并会应用其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二、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内容与要求看教材:课本第141页------第142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打上记号,完成第142页练习题。想一想:1、什么叫乘方?如何用字母表示?2、同底数幂乘法的条件是什么3、同底数幂乘法可以逆应用吗?6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42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回答P142练习3、学生抢答:五、引导学生更正,归纳1、更正学生错误;2、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三是对于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这个法则仍适用3、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底数不相同时,不能用此法则。4、底数互为相反数时,要先化为底数相同再计算。当底数为一个多项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5、练习:(1)计算:(2)计算:六、课堂练习1、计算:1)(-a)2×a42)(-)3×63)(a+b)2×(a+b)4×[-(a+b)]74)(m-n)3×(m-n)4×(n-m)75)a2×a×a5+a3×a2×a22、计算:①②③④5-作业:《全品》。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第9课时第8课时第10课时第11课时第12课时第13课时第14课时第15课时第十五章整式§15.1.1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二.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适用范围三.教学过程:(一)板书标题,呈现教学目标: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引导学生自学:阅读P141-142练习并思考以上问题:1.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分别叫做什么?2.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什么?如何用式子表示?对于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这个法则仍适用吗?3.完成P142练习6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42练习(四)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回答P142练习(五)引导学生更正,归纳:1.更正学生错误;2.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三是对于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这个法则仍适用3.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底数不相同时,不能用此法则.4.底数互为相反数时,要先化为底数相同再计算。当底数为一个多项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六)课堂练习1.课本P142练习2.计算:1)(-a)2×a42)(-)3×63)(a+b)2×(a+b)4×[-(a+b)]74)(m-n)3×(m-n)4×(n-m)75)a2×a×a5+a3×a2×a2作业:.<全品>教学反思:因式分解(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研讨问题的方法,通过猜测、推理、验证、归纳等步骤,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美,体会成功的自信和团结合作精神,并体会整体数学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过程:引入:在整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就是因式分解.什么叫因式分解?知识详解知识点1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说明】(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例如:(2)因式分解是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