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立自强之路第1课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内容分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项目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立品质的重要作用,自觉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立精神,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本项目分两个层次内容:一是少年需自立,主要是讲解自立的重要作用;二是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主要是讲解如何走向自立。前一层次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走自立之路;后一层次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又大多是独生子,依赖性较强,要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难度较大。道理好明白,但做起来较难。学情分析: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遇到的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在自立能力上。由于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中学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给学生的自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自立教育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自立的重要作用,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的道理;学会走上自立之路。[能力目标]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安排;面对遇到的困难,学着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逐步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及事业成功中的意义,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以自立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教学重点:依赖性的危害。教学难点:自立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策略:活动体验,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多媒体:尼克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思考后回答:必须站起来,自己去做,只有自立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教师总结:人生像一顿自助餐,不能一味地等别人。多媒体投放课题:自立的事情自己做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说一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哪些?1、自己洗衣服。2、自己做作业,从不用父母督促、陪伴。3、自己上学。4、自己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5、在家打扫卫生、饭后洗碗。6、父母生病,能照顾他们。7、父母工作忙或外出,能照顾好自己。8、在班内,能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尽量多的列举出来,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包括。)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自立。那自立意味着什么呢?要自主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要独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活动二:读一读。(见教材87页)小军的的做法和体验给了你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认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几分钟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教师要及时给予归纳、引导和点拨。青少年为什么要自立呢?(1)自立才能走向自强。(2)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3)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德的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及时引导,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互动,突破难点。)活动三:实话实说张华考上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一切,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张华拉着妈妈的手哭了,非常不愿意妈妈离开。张华的生活也过的一塌糊涂。但自从张华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后,决定从此改变自己,首先,他决定自己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内务等等一切能自理的事情。其次,在大学期间张华还决定将来大学毕业后要报考研究生,并且报考自己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并且他还决定将来要到美国留学。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的参加社会生活,搞好与同学的关系,积极的帮助其他人,在实践中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自立能力不断提高。从离开妈妈还哭鼻子的“温室花朵”到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定的阳光下的小树,张华的成长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何感想?(他克服了依赖心理,增强了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不断成长。)所以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