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个人隐私受侵犯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能力目标──能自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提高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隐私意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难点──理解尊重他人隐私需要责任和信誉。(3)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那么,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是本节课学习得内容。情景导入:15岁的李丽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把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这天放学回家,李丽发现自己的书桌抽屉上的小锁不知道怎么被开了,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好像被翻过。李丽赶紧走到厨房里,问正在烧菜的妈妈:“妈,咱家是不是来了小偷,我的书桌抽屉上的锁给砸开了!”妈妈笑了,她轻松的说:“不要慌,锁是我开的,我想看看你的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李丽听完后,又气又恼。面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请学生发言然后老师引导。引出话题,设疑激趣。引导: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很多父母对孩子平时表现很是关注。尤其是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更是担忧和不放心。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在不断成熟,开始有自己的想引导过渡。法,叛逆性强与家长交流较少,可以说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于是就有可能会出现上述列子的现象。生活万花筒:出示材料1:“亲情与隐私”(见附录1)。设问1: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设问2:那么,如何协调家长的监护权和孩子的隐私权的关系?设问3: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老师总结:我们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也包括我们未成年人。父母不征的我们同意,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是不对的。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要激化矛盾,问题一定会解决。学生讨论后发言。课本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一起探讨,可以激起探讨的热情,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过渡:明白了父母与子女平时生活中要多沟通并且相互尊重,下面我们来看看学校生活中我们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出示材料2:“友谊与隐私”(见附录2)。设问: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教师总结: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的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言。运用课本事例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树立责任和信誉意识。引导过渡:上面我们分析了家庭和学校隐私问题的几个场景,那么,下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看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言。上面讲述了家庭和学校,理所当然将知识拓出示材料3:“患者的隐私权谁来保护”(见附录3).设问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认为医院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为什么?设问2:作为患者可以怎么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呢?老师归纳: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隐私权无形中被侵害的情形,要想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不单单个人要增强权利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要加强对权力的立法和保护。展到社会,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生活中隐私受侵害的行为。老师引导:下面让我们聚焦一下未来。看看科技的进步给公民隐私权带来的困扰。出示材料4:“亲子通”与隐私权保护(见附录4).设问1:你认为“亲子通”的短信业务有没有侵犯子女的隐私权?设问2:为了让家长更好的管理和教育孩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设问3:大家还知道哪些高科技侵犯隐私的例子吗?请列举?老师总结: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任何一项高科技的产生总是有自身的利与弊,我们在生活中要能够正确看待,不要以偏概全。我们要发挥出新科技的优势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