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自立自强第一课时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活动及“心理导航”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认识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体会自立自强对生活的意义,养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强不息对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教学方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反思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今中外的有关自立、自强的事例。教学过程:(一)自学提纲:1、什么是自立?什么是自强?谈谈你对自立自强的理解。2、自立与自强的关系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4、想想自己有哪些是自立自强的表现?有哪些是依赖他人的表现?(二)导入:自立自强的人,特别受人赞赏。然而自立自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觉培养。那么大家是否具有这种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自立自强的有关内容。(三)学生活动,自主探究1、讨论探究:请翻开教材,看教材上探究园设计的活动“来自校园网的报道”,然后思考讨论:(1)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说说你对中学生“自立”的理解。学生分成4人小组开展活动。要求各小组按照上面提出的问题认真讨论,互相分享,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注意把握讨论的导向,也可参加学生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把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师小结:自立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对社会有好处,而且对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人有了自立意识和能力,便比较容易适应社会,把握机遇,发展自身。同学们对“自立”的理解是正确的,但自立不是简单的“自理”,二者不能简单等同,自理仅限于一般生活的层面,自立则是更高层次的东西,含有丰富的精神因素。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2、领悟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听两则故事:故事一:苏明娟:走向自强。故事二:杨绿野:把不幸变成欢乐。思考两个问题:①苏明娟、杨绿野的事迹对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②怎样理解自立和自强的关系?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要学习苏明娟和杨绿野自立自强的精神。自立自强的人,特别受人赞赏。如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3、活动:学校风景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同,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下面,先让我们一起看看老师拍摄到的某些同学的生活场景,并评论一下,哪些是自立自强的表现,哪些是依赖他人的表现?出示投影片:(1)“这样真省事!”:小李做作业,从不愿自己思考,总是偷偷抄同桌的作业。(2)“请投我一票!”:小陈积极准备参加了七年级学生会干部的竞选。(3)“上课多累啊——睡觉!”:小殷上课喜欢睡觉,别人说他,他总说:“我爸有的是钱!我学不学都可以上大学!”(4)“妈妈,我能自己洗衣服了!”:新学期,住进学校宿舍的小帆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学生讨论、评价师小结:小李抄作业及小殷上课睡觉,把学习当作别人的事,总想靠同学,靠父母。这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属于依赖他人的生活态度;小陈竞选学生会干部,希望能锻炼、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是一种自强自立的表现;小帆自己学习洗衣服,实现生活的自理,也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表现。基本结论:自立自强是一种不依赖别人,学会独立,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努力向上的负责的生活态度。4、实话实说: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是自立自强的表现。(略)师:确实在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自立自强的表现:我的衣服自己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