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1分管领导验收结果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二)能力: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三)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重难点: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百姓故事。胡新革高中毕业后跟着叔叔到海南去打工,有了点积蓄后,凭着肯吃苦和脑子灵自己做起了“小老板”,后来又准备大干一场,家里人死活不同意,怕万一政策变化,连本都捞不回来,当小胡看了修改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时,高兴地说:“这样我们以后的底气就足了,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用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能够唤起学生对上一课内容的回忆,并激发起学生探求本节课内容的欲望。待学生了解了故事,急切地想知道这一小故事说明了什么大道理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私营企业老板为什么底气足了、干劲大了?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表达了看法后,教师归纳,引出课题:修改后宪法的这一明确规定,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因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还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多媒体投出本节课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二)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多媒体投出: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的情景庄严肃穆的大会堂、雄壮的国歌、热烈的掌声,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谁?是如何行使的?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多媒体投出图示:多媒体投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可用多媒体展示2个案例:(二)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多媒体投出图示:在学生阅读后,教师修改意见案例一:2003年3月17日晚,大学生孙志刚因未带暂住证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错误收容,并送至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转站。后又被送至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日晚救治站护工乔燕琴指使李海婴等8人先后两度对孙志刚轮番殴打。20日上午孙经抢救无效死亡。6月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其他11名案犯分别判死缓、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孙志刚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辉等6人,构成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3年。案例三:某县公安局为增加收入,招募民警,在101国道设卡收费,记者在采访该县公安局局长时,局长却说国道在我县境内,我们有收费权。在学生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的知识,分析三个案例,加深学生对三个具体表现的理解。待三个案例分析透彻后,教师总结: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受宪法的约束。多媒体投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明了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师引领:利用你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材第88~89内容,谈一谈:1.你所知道的我国团体组织有哪些?2.这些团体组织都有自己的章程,宪法与这些章程之间是什么关系?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因此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待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鼓励学生发言,了解他们课前准备的情况和对这节课知识的认知情况。针对社会上个别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的现象,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强调: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目无法纪,把手中的权力变为特权,以权谋私,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肆意破坏最高准则,所以党和国家一直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而且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清除腐败分子。在学生有所悟的时候,适时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