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十中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教学流程安排图章节名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计划学时2(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点和圆以及直线和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和圆有关的一些知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观察分析,猜想证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最后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已经具备了明显的逻辑性,但还不是不够完整,如何分析、如何入手等。在本堂课上通过情境指引,学生观察课件的动画制作,自己思考,动手操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一步步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掌握圆和圆的五种关系及其应用知识技能:1.经历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3.能够利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探索圆与圆之间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解决措施:利用课件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流程安排图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观察图片,引人课题从实例人手,引人课题。活动2:探索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观察、发现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根据两圆公共点的情况定义两圆的位置关系。活动3: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从数量关系角度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活动4:反馈练习利用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活动5:小结,布置作业回顾梳理本节知识,巩固、提高、发展。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工具多媒体、画有直线和圆的纸片教学思路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3、应用迁移,巩固提高;4、巩固练习;5、引导学生对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6、完成作业,教师质疑。依据理论作中学、引导发现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效果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五种定义弄清五种关系计算机、投影仪显示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由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1]问题观看下列图片(教课书24.2-14),描述出图片中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演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学生能否把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况都看出来。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的注意,激起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也许学生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活动2]拿课前准备的两个半径不同的圆⊙O1、⊙O2,固定其中一个而移动另一个。(1)你能画出⊙O1和⊙O2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2)你能否根据两圆公共点的个数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给出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3)请你指出[活动1]展示的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指导同桌学生分别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O1和⊙O2,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让学生观察、发现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