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北京市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课标要求】1、运用水系图,说明北京市主要河流的概况2、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北京市发展的影响3、根据资料,分析北京市水资源问题,了解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材分析】《北京市的水资源》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北京版)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一是宝贵的水资源,二是北京市的水资源,三是水资源的保护。从知识方面,是通过讲述水资源让学生不仅树立资源观,而且要有节水意识,技能方面,是在学习完北京市的地形,在学会阅读北京市地形图的基础上,不仅继续学习阅读水系图,而且也是对阅读地形图的复习与巩固应用,水资源的概念,是从两个方面给学生的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为在丰富的水储量与有限的淡水这一现实情况中,本身就蕴含着相对、辨证的思想,同时随着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状况又是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这里又蕴藏了发展、变化的观点。这里教材文字论述并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这样正好利于学生的认知年龄,再用对比的方法,如利用我国和其他几个国家人均水资源数字对比,不仅突出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同时也潜在地埋下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本节课以教材为主线,通过资料分析、图片展示、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全球、中国和北京的水资源状况,对水资源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及原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树立起从我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居住在首都北京,只是知道北京水资源紧张,可在生活中并感受不到,对水资源的缺乏缺少感性认识,介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多采取的是图片和一些具体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得出北京市水资源紧张状况,而水污染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采取的用身边的河流为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考虑到现在学生生活最多的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中,所以,我最后分了两个小组,一是家庭组,二是校园组,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分析归纳法、讲授法、情景教学、引导启发点拨法。通过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重要性。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内容的难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讲授和读图分析,掌握北京市水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引导启发点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做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习方法设计】主要的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读图分析法、阅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巩固法。通过阅读学习、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重要性。读图分析,掌握北京市水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节约用水倡议书。通过练习巩固法检测课堂学习效果。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通过教师提问和图片展示,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全球水资源分布状况,理解水资源的概念,通过阅读北京市水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理解水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资料了解中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通过北京经济的发展速度、人口增长的状况、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切实体会到北京市的水危机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资料分析、阅读地图及各种图表,小组讨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