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知道如何才能维护民族团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基本要求:理解——用实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的重要性。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上,要把知、情、行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导行、以情感人,做到知行统一。教学重点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难点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教法设计教师可以用音乐、民族服饰图片、民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汉族语言文字的对比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要把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如何才能维护民族团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FLASH’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曲‘爱我中华’唱遍大江南北,表达了全国人民的一个共同心声,那就是: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团结。一、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第一部分:民族状况活动一:民族知识知多少?投影:我国各民族文化成果的图片。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它们有哪些习俗?学生抢答,教师总结。1.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板书)第二部分:民族政策(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到少数民族地区去看一看。合作探究:活动二:走进西藏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了解西藏的变化,了解当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政策,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播放MTV:《天路》——走进西藏。投影西藏今昔对比图片,提出问题:西藏的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西藏的变化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关系吗?和哪些民族政策有关系?有什么养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P84第三段,然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栽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个组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投影: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平等团结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投影:军民互助、拉萨市政大建设图片。提问:这两张图片体现了什么政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体现了团结、互助精神,从而带来和谐、共同繁荣的局面。第三部分:维护民族团结(过渡)上述民族政策的核心是民族团结,因为民族平等的目的是组成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和谐局面的途径是团结互助。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3.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板书)投影:历史回眸我国历史上民族和睦的时期有哪些?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如何?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恶化的时期有哪些?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如何?学生回答。必要时教师总结“文成公主进藏”----唐朝的繁荣昌盛、“五胡乱华”---东晋以后一百年的历史动荡,使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带给人民巨大痛苦。提问:上面正反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什么时候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会稳定,经济就会获得发展;什么时候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组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可以看出:(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板书)(过渡)提问: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有没有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和责任呢?如果有,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