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形成的清晰认识,乃是对时代和社会的一种极其有效的前瞻。青年是时代的表征,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可以说,谁不理解青年,那是是因为他不理解时代。-你不理解青年吗?那是因为你不理解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被青年抛弃,即被时代抛弃。:比尔盖茨他都要聘请两名十几岁的少年作为公司的潮流顾问,定期向微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讲述近期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话题、热衷的游戏、感兴趣的玩具等。如何深度解读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密码,把握未来潮流发展趋势,微软等公司的成功或许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现代90后的年轻人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90后年轻人似乎是一个矛盾体。90后年轻人究竟有什么特征?怎么样才能做好广告策略,使产品得到90后消费者的青睐,如何打开90消费者的钱包?对传统歌唱规则的无视,包括在世界观上的自给自足。这个生于1990年1月3日的女孩,参加2009年“快乐女声”之后,怀抱吉他唱着自己的原创歌曲,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一路晋级,最终进入了全国十强,卫生么这么火爆,是她的演唱方式。她使用的是一种纤细的、发嗲的、颤巍巍的声音,明显未经任何训练也完全不符合我们的欣赏习惯。这声音被网人称为“绵羊音”,她也由此获封“绵羊天使”称号。这声音,使得担任评委的包小柏与沈黎晖反目,并愤然离场一种我们完全陌生的歌唱方式。过去30年,歌唱方式无论怎样变化,到底一脉相承。比如,张靓颖,“舞台下有很多人观看”的表演意识,是广场性的,是宏大叙事的。而曾轶可的演唱却完全是室内的、私语式的、无视他人的.网络、QQ空间、手机、轻小说,网络游戏,小说,是这些养料最终酝酿成了这种歌唱方式、这种年代气质。曾轶可在“快女”赛场上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排斥,她晋级十强时,其他的选手都没和她握手,在“快女”讲述生活花絮的片段,没有一个人提到她。正是这样,她的标本意义才格外纯粹。她不是任何人推出的,而是时代派出来的,是替90后最,明显的代表曾轶可不笑的时候,表情介于了然和木然、恬淡和冷漠之间,纹丝不动像超越了七情六欲这样一张成熟到几乎让人简直无法参透的面孔,开口竟然是浅扁轻颤的童音,也难怪很多第一次听曾轶可说话的人会吓一跳。““天使”、“星座”、“孩子”、“只有友谊才能万万岁”。曾轶可的绰号是“曾哥”,因为她瘦削短发,曾轶可唱歌时尾音的颤抖,则像是初次在班级联欢表演的小紧张。曾轶可是无敌的,这是因为她眼里看不到敌人1.不是我不想说话,是我在对你进行核查,看值不值得我说话。2.2.电脑里一定有聊天工具。(不联网的电脑是可耻的)3.对动漫情有独钟,尤其是日韩动漫。(我很爱国,所以从来只是看盗版。)4.路过有镜面反射的地方一定会关注一下自己的容貌。(容貌不仅仅给别人看的,也要让自己愉悦。注意,这不是自恋,这是素质。)5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其实没买什么、其实没吃什么,但钱就是不见了。)有时,这是我对中午饭的选择5喜欢酷的女生,或者漂亮的男生(女生装淑女和男生装冷酷不仅不时尚,而且是智力有问题。6总觉得自己的梦中情人,现在变得很傻帽。我曾经不敢说,刘德华是我偶像~7.R&R、R&B、Hip-Hop,至少喜欢一个。(不管有没有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但喜欢周董,我挺相信的和五月天的人嗷嗷多,我总不能搞独立吧?热衷研究星相运事。平时不在乎,热恋、失恋时却对此深信不疑。)54.两分钟经常这样安排:前一分钟是崇拜,后有一分钟变成藐视。(崇拜是因为我离他远,走近一看,就那样)。1.更加个性化中国社会正在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变迁,以僵化的、单一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同质社会,所塑造的是从众人格;而以弹性的、多样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异质社会,所塑造的则是自律人格。从众人格的特征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征则是它的个性化。“90后”将是大力张扬个性的一代,这种个性张扬将从衣着、发型等个人生活领域向参与、表达等社会生活领域扩展。2.更加世俗化社会的理性化趋势不断扩张的时候,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强势等所导致的紧张、忙碌,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接近自然,人...